8岁“小孩哥”开讲高铁课,600人课堂沸腾了……
8岁“小孩哥”开讲高铁课,600人课堂沸腾了……
8岁“小孩哥”开讲高铁课,600人课堂沸腾了……“考考大家,这两列(liǎngliè)高铁叫什么(shénme)名字?”“大家知道‘瑞龙追梦’和‘科技之光’有什么区别?”
“六一”儿童节前夕(qiánxī),浙江省武义县壶山小学多功能厅迎来一位特殊的(de)“老师”,一堂关于中国高铁的分享会吸引(xīyǐn)近600名师生参加,现场互动热烈。
这位“老师”年仅(niánjǐn)8岁,就读于杭州采荷第三小学教育集团,是(shì)一名武义少年。他叫王慕清,如果你曾了解他的故事,便知道他还有一个昵称——“高铁(gāotiě)少年”。
王慕清从小酷爱高铁。去年,他用数月时间(shíjiān)完成了一份(yīfèn)有关高铁乘坐舒适度探究报告,受到很多关注,“高铁少年”称呼由此得来。
“我和高铁的(de)故事”是王慕清此次分享的主题。从“绿油油”的绿皮火车到“八纵(bāzòng)八横”的中国高铁,王慕清讲述中国高铁发展历程,分享实践(shíjiàn)体验,鼓励小朋友们发现自己的兴趣所在,努力成为一个会思考和探索(tànsuǒ)的人。
这不是王慕清第一次在公共场合讲述自己和高铁的故事,但这是他第一回站上家乡的讲台。面对台下近600名观众,他丝毫不胆怯。“来到壶(hú)山小学(xiǎoxué)跟家乡小朋友们(men)分享高铁故事,我(wǒ)很高兴。还被评为荣誉(róngyù)学生,以后我一定多回武义,与更多小朋友分享我的最新研究。”活动后,王慕清许下了约定。
年仅8岁的孩子为何对高铁这般痴迷?日常学习(xuéxí)和生活(shēnghuó)中,他与高铁是如何亲密接触的?
同学心中的(de)“高铁通”
立硬币(yìngbì)测试高铁舒适度
10时许,杭州采荷三小下课铃声打破了(le)校园沉静。
202班的读书角,王慕清翻开自己最喜爱的高铁读物。不一会儿,同学们三三两两围过来,问他关于高铁的问题。王慕清热情回应、耐心解答,时不时用(yòng)手中的文具(wénjù)当(dāng)道具。他对高铁型号(xínghào)如数家珍,专业名词不断从嘴里蹦出,听完就是一堂高铁科普课。
“王慕清很厉害,有关高铁(gāotiě)的(de)一切他都(dōu)知道。”“他很爱看高铁方面的新闻,哪(nǎ)种型号高铁上新了,他第一时间知道。”“我喜欢听他的分享,去年他给大家分享了座椅舒适度的实验,以后坐高铁选座位就这么选。”同学们视(shì)他为“高铁通”,在他的感染下,大家对高铁也产生了兴趣。
高铁(gāotiě)乘坐舒适度测验(cèyàn)是同学们谈到最多的话题,也是王慕清的第一个深入研究的高铁课题。
“在一次班级特色课(kè)上,我给同学们上一堂高铁知识课,同学们问了很多问题。这让我开始思考:高铁动车上,到底哪些位置比较(bǐjiào)舒服?哪些车子更稳定?”王慕清(wángmùqīng)说。
2023年(nián)10月(yuè)开始,他用立硬币方式(fāngshì),判定不同轨道(guǐdào)、不同列车和不同座位的稳定性。之后5个多月测试(cèshì)里,他选择各种不同型号的动车组,乘坐了25次列车,完成立硬币测试100次,通过判断硬币倒或不倒,得出有砟轨道平稳性明显低于无砟轨道;动车组速度越快,平稳性越弱,速度越慢,平稳性越强两个结论。
不仅如此,王慕清还对高铁座(zuò)位舒适度体验做了采集(cǎijí)。“商务座和一等座中的第一、最后(zuìhòu)排的舒适度达到(dádào)优等,一等座其余座位和二等座第一排、最后排的舒适度达到良,其余二等座座位舒适度只能达到合格。”他把实践结果做成《关于动车组乘坐舒适度的调查研究》,并就此提出了优化动车外观设计、加快无砟轨道改造、精准把握乘客需求、加大技术创新投入、驱动人工智能检修(jiǎnxiū)五方面建议(jiànyì)。
“这项研究获得了杭州市上城区中小学生综合实践成果评比(píngbǐ)一等奖,王慕清成为了年龄最小的获奖选手,我们(wǒmen)为他骄傲。”科学老师庄梓怡说,平时王慕清爱思考,对于高铁和(hé)(hé)其他感兴趣的问题总是一问到底,充满热情和好奇,也善于实践,通过观察(tōngguòguānchá)、动手,发现和掌握新知识。
最爱到动车所请教专家(zhuānjiā)
长大想当高铁总工程师(zǒnggōngchéngshī)
调查研究不仅需要理论和实践知识,还需要得到专家支持。近日,王慕清又(yòu)萌发了新课题《亲子型动车(dòngchē)组座位的创新设计(shèjì)》,14时许,他带记者去他的宝藏地——杭州西动车运用所,请教技术工程师蒋晓鹏(jiǎngxiǎopéng)。
动车运用所专门开展对动车组列车检查、测试(cèshì)、维修和养护(yǎnghù)等作业,被高铁迷亲切(qīnqiè)地称为“高铁4S店”,运行一定距离的列车要到这里进行维护、检修,才能继续安全上路。
走进动车(dòngchē)所,两三列不同型号的(de)列车正停在车间进行检查,王慕清熟练地戴上安全头盔,不需要(xūyào)人带路,直奔列车。“蒋老师,上次看了列车驾驶室(jiàshǐshì),这次带我去哪儿?”“蒋老师,这列车车门跟旁边这列有什么不同?”一路上,他不停发问。
“小朋友问的(de)问题很(hěn)专业,有一次连工程师傅都(dōu)惊讶,一个七八岁的孩子,比大人懂得多。”蒋晓鹏对王慕清高铁知识量很赞赏(zànshǎng),称他是自己见过的为数不多如此热爱高铁的孩子。每隔一段时间,王慕清都会带着最新研究成果来,向蒋晓鹏讨教实践测试的可行性。
“去年,他做的动车组乘坐舒适度实验有一定科学性(kēxuéxìng)。”蒋晓鹏说,用立(yònglì)硬币来测试稳定性也(yě)有相关依据,车辆运行时间长了,车轮会有磨损,可能会导致列车行驶过程中有上下跳动或者左右晃动,速度提升之后也会影响(yǐngxiǎng)稳定性。对于王慕清新课题,蒋晓鹏指出这是一种非常好(hǎo)的设想,希望未来这个想法能够有机会落地。
王慕清的家也是一个(yígè)充满(chōngmǎn)高铁元素(yuánsù)的温馨空间:高铁书籍堆满书架、高铁模型摆在客厅最显眼位置、新买的轨道模型平铺在地面……这里仿佛一个高铁天地。
王慕清爷爷王惠(wánghuì)见证了“高铁少年(shàonián)”的成长。他介绍,从幼儿园开始,王慕清每天坚持看(kàn)半小时高铁书籍、拼接轨道模型和模拟高铁运行场景。周末、节假日,打卡全国(quánguó)各大铁道博物馆,了解中国铁路的发展历程。
“他两三岁时,我常带(wǒchángdài)他从武义坐(zuò)高铁到杭州看望外地工作的爸爸,一来二去,他对高铁产生了兴趣。”王惠还记着,带王慕清到轨道边看高铁,太阳晒(shài)得猛烈他也不愿离去;暑假问他想去哪里旅行,景点、游乐园都不感兴趣,就要去高铁博物馆;刚买(gāngmǎi)的高铁模型一定要放在(fàngzài)枕头边,陪自己睡……
“武义开通(kāitōng)高铁没多久(méiduōjiǔ),我便出生了。小时候,武义到(dào)杭州列车班次少,选择性不多,现在不仅班次增加了,列车车型也丰富了起来,来往武义、杭州,我能坐到不同型号的列车。”王慕清谈到自己与家乡(jiāxiāng)交通铁路发展的缘分。
上午科学课上,老师给同学们布置了一项作业,让大家写一写给长大(zhǎngdà)后的自己的话。王慕清在作业本(zuòyèběn)上画上自己和正在行驶的高铁,并写了一句话:想成为中国高铁总工程师(zǒnggōngchéngshī)。
梦想的种子已(yǐ)在慢慢发芽。


“考考大家,这两列(liǎngliè)高铁叫什么(shénme)名字?”“大家知道‘瑞龙追梦’和‘科技之光’有什么区别?”
“六一”儿童节前夕(qiánxī),浙江省武义县壶山小学多功能厅迎来一位特殊的(de)“老师”,一堂关于中国高铁的分享会吸引(xīyǐn)近600名师生参加,现场互动热烈。
这位“老师”年仅(niánjǐn)8岁,就读于杭州采荷第三小学教育集团,是(shì)一名武义少年。他叫王慕清,如果你曾了解他的故事,便知道他还有一个昵称——“高铁(gāotiě)少年”。

王慕清从小酷爱高铁。去年,他用数月时间(shíjiān)完成了一份(yīfèn)有关高铁乘坐舒适度探究报告,受到很多关注,“高铁少年”称呼由此得来。
“我和高铁的(de)故事”是王慕清此次分享的主题。从“绿油油”的绿皮火车到“八纵(bāzòng)八横”的中国高铁,王慕清讲述中国高铁发展历程,分享实践(shíjiàn)体验,鼓励小朋友们发现自己的兴趣所在,努力成为一个会思考和探索(tànsuǒ)的人。

这不是王慕清第一次在公共场合讲述自己和高铁的故事,但这是他第一回站上家乡的讲台。面对台下近600名观众,他丝毫不胆怯。“来到壶(hú)山小学(xiǎoxué)跟家乡小朋友们(men)分享高铁故事,我(wǒ)很高兴。还被评为荣誉(róngyù)学生,以后我一定多回武义,与更多小朋友分享我的最新研究。”活动后,王慕清许下了约定。
年仅8岁的孩子为何对高铁这般痴迷?日常学习(xuéxí)和生活(shēnghuó)中,他与高铁是如何亲密接触的?
同学心中的(de)“高铁通”
立硬币(yìngbì)测试高铁舒适度
10时许,杭州采荷三小下课铃声打破了(le)校园沉静。
202班的读书角,王慕清翻开自己最喜爱的高铁读物。不一会儿,同学们三三两两围过来,问他关于高铁的问题。王慕清热情回应、耐心解答,时不时用(yòng)手中的文具(wénjù)当(dāng)道具。他对高铁型号(xínghào)如数家珍,专业名词不断从嘴里蹦出,听完就是一堂高铁科普课。

“王慕清很厉害,有关高铁(gāotiě)的(de)一切他都(dōu)知道。”“他很爱看高铁方面的新闻,哪(nǎ)种型号高铁上新了,他第一时间知道。”“我喜欢听他的分享,去年他给大家分享了座椅舒适度的实验,以后坐高铁选座位就这么选。”同学们视(shì)他为“高铁通”,在他的感染下,大家对高铁也产生了兴趣。
高铁(gāotiě)乘坐舒适度测验(cèyàn)是同学们谈到最多的话题,也是王慕清的第一个深入研究的高铁课题。
“在一次班级特色课(kè)上,我给同学们上一堂高铁知识课,同学们问了很多问题。这让我开始思考:高铁动车上,到底哪些位置比较(bǐjiào)舒服?哪些车子更稳定?”王慕清(wángmùqīng)说。
2023年(nián)10月(yuè)开始,他用立硬币方式(fāngshì),判定不同轨道(guǐdào)、不同列车和不同座位的稳定性。之后5个多月测试(cèshì)里,他选择各种不同型号的动车组,乘坐了25次列车,完成立硬币测试100次,通过判断硬币倒或不倒,得出有砟轨道平稳性明显低于无砟轨道;动车组速度越快,平稳性越弱,速度越慢,平稳性越强两个结论。

不仅如此,王慕清还对高铁座(zuò)位舒适度体验做了采集(cǎijí)。“商务座和一等座中的第一、最后(zuìhòu)排的舒适度达到(dádào)优等,一等座其余座位和二等座第一排、最后排的舒适度达到良,其余二等座座位舒适度只能达到合格。”他把实践结果做成《关于动车组乘坐舒适度的调查研究》,并就此提出了优化动车外观设计、加快无砟轨道改造、精准把握乘客需求、加大技术创新投入、驱动人工智能检修(jiǎnxiū)五方面建议(jiànyì)。

“这项研究获得了杭州市上城区中小学生综合实践成果评比(píngbǐ)一等奖,王慕清成为了年龄最小的获奖选手,我们(wǒmen)为他骄傲。”科学老师庄梓怡说,平时王慕清爱思考,对于高铁和(hé)(hé)其他感兴趣的问题总是一问到底,充满热情和好奇,也善于实践,通过观察(tōngguòguānchá)、动手,发现和掌握新知识。
最爱到动车所请教专家(zhuānjiā)
长大想当高铁总工程师(zǒnggōngchéngshī)
调查研究不仅需要理论和实践知识,还需要得到专家支持。近日,王慕清又(yòu)萌发了新课题《亲子型动车(dòngchē)组座位的创新设计(shèjì)》,14时许,他带记者去他的宝藏地——杭州西动车运用所,请教技术工程师蒋晓鹏(jiǎngxiǎopéng)。

动车运用所专门开展对动车组列车检查、测试(cèshì)、维修和养护(yǎnghù)等作业,被高铁迷亲切(qīnqiè)地称为“高铁4S店”,运行一定距离的列车要到这里进行维护、检修,才能继续安全上路。
走进动车(dòngchē)所,两三列不同型号的(de)列车正停在车间进行检查,王慕清熟练地戴上安全头盔,不需要(xūyào)人带路,直奔列车。“蒋老师,上次看了列车驾驶室(jiàshǐshì),这次带我去哪儿?”“蒋老师,这列车车门跟旁边这列有什么不同?”一路上,他不停发问。

“小朋友问的(de)问题很(hěn)专业,有一次连工程师傅都(dōu)惊讶,一个七八岁的孩子,比大人懂得多。”蒋晓鹏对王慕清高铁知识量很赞赏(zànshǎng),称他是自己见过的为数不多如此热爱高铁的孩子。每隔一段时间,王慕清都会带着最新研究成果来,向蒋晓鹏讨教实践测试的可行性。
“去年,他做的动车组乘坐舒适度实验有一定科学性(kēxuéxìng)。”蒋晓鹏说,用立(yònglì)硬币来测试稳定性也(yě)有相关依据,车辆运行时间长了,车轮会有磨损,可能会导致列车行驶过程中有上下跳动或者左右晃动,速度提升之后也会影响(yǐngxiǎng)稳定性。对于王慕清新课题,蒋晓鹏指出这是一种非常好(hǎo)的设想,希望未来这个想法能够有机会落地。
王慕清的家也是一个(yígè)充满(chōngmǎn)高铁元素(yuánsù)的温馨空间:高铁书籍堆满书架、高铁模型摆在客厅最显眼位置、新买的轨道模型平铺在地面……这里仿佛一个高铁天地。

王慕清爷爷王惠(wánghuì)见证了“高铁少年(shàonián)”的成长。他介绍,从幼儿园开始,王慕清每天坚持看(kàn)半小时高铁书籍、拼接轨道模型和模拟高铁运行场景。周末、节假日,打卡全国(quánguó)各大铁道博物馆,了解中国铁路的发展历程。
“他两三岁时,我常带(wǒchángdài)他从武义坐(zuò)高铁到杭州看望外地工作的爸爸,一来二去,他对高铁产生了兴趣。”王惠还记着,带王慕清到轨道边看高铁,太阳晒(shài)得猛烈他也不愿离去;暑假问他想去哪里旅行,景点、游乐园都不感兴趣,就要去高铁博物馆;刚买(gāngmǎi)的高铁模型一定要放在(fàngzài)枕头边,陪自己睡……

“武义开通(kāitōng)高铁没多久(méiduōjiǔ),我便出生了。小时候,武义到(dào)杭州列车班次少,选择性不多,现在不仅班次增加了,列车车型也丰富了起来,来往武义、杭州,我能坐到不同型号的列车。”王慕清谈到自己与家乡(jiāxiāng)交通铁路发展的缘分。
上午科学课上,老师给同学们布置了一项作业,让大家写一写给长大(zhǎngdà)后的自己的话。王慕清在作业本(zuòyèběn)上画上自己和正在行驶的高铁,并写了一句话:想成为中国高铁总工程师(zǒnggōngchéngshī)。
梦想的种子已(yǐ)在慢慢发芽。


相关推荐
评论列表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
你 发表评论:
欢迎